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著力穩住經濟大盤的非常時刻,能源對經濟社會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正在進一步凸顯。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并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這次會議對全年承上啟下,具有顯著的風向標意味。其中就能源工作提出“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如果說,“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是強調確保能源供應安全,重在有效發揮能源“壓艙石”作用,那么,“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則涵蓋了新基建投資、新能源消費等領域,意在有力激活“助推器”功能。
穩住大盤,能源當先。短期穩存量,長期促增量。長短結合,綱舉目張;有守有攻,不可偏廢;攻守相濟,協同發力。有挑戰,更是機遇。
01保供應、穩價格,做好“壓艙石”
保障能源供應、穩定能源價格,對于任何國家尤其是一個大國,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用能角度來看,用電量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工業用電量為550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4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6.3%。其中,全國制造業用電量為417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8個百分點。
除了傳統的工業、制造業,數字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倚重于電力。有關機構預測,未來5年,我國數據中心和5G的用電量將增長2.5~3倍。這在一定程度體現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對能源的更大需求。能源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等這些來自高層會議上的論斷,也進一步得到印證。
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立足我國國情,應對外部環境新挑戰,抓住重點,強化能源保供,未雨綢繆推進條件成熟、發展需要的能源項目開工建設,促進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再次強調要全方位守住糧食、能源等安全底線。從宏觀上看,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萎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同時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地緣危機等超預期挑戰,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在全球能源市場,化石能源投資增速放緩、產能擴張受限、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能源市場貿易風險增大。與此同時,國內能源市場結構性矛盾猶存,受疫情影響,部分工業企業利潤下滑,能源價格向下游疏導的空間有限。
盡管如此,我國的政策工具箱中依然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足以在復雜的形勢下,保障國內能源的安全可靠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為了有力統籌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目標,5月底,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6方面33項措施提振經濟,而與能源相關的舉措多達7項。
在5項“保糧食能源安全政策”內容中,有4項是能源方面的部署,第一項為“在確保安全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具體舉措是“建立健全煤炭產量激勵約束政策機制。依法依規加快保供煤礦手續辦理,在確保安全生產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露天和井工煤礦項目釋放產能。盡快調整核增產能政策,支持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提高生產能力,加快煤礦優質產能釋放,保障迎峰度夏電力電煤供應安全”。
今年以來,能源生產保持總體穩定,煤油氣電等主要能源產品產量保持增長。當前的重點在于繼續落實好上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通過增加產能、增強能源儲備、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穩步推進能源轉型等多措并舉和精準施策,實現能源保供穩價。在此過程中,基于我國富煤、少油、缺氣、多可再生能源的現實,既要依靠煤炭,又要持續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實現低碳發展。
不難預見,通過各項舉措和市場主體共同發力,“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將擁有更為牢固的基礎,能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壓艙石”作用也將更加凸顯。
02積眾力,舉眾智,當好“頂梁柱”
事實正是如此,能源助力穩大盤的各項政策實效不斷顯現。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煤炭產量為21.94億噸,同比增長11%,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推動電廠、港口存煤水平大幅提升,煤炭增產保供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多項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今年以來,我國核準了煤礦項目先進產能3770萬噸/年,調整建設規模增加產能900萬噸/年,并推動試生產產能6000萬噸/年。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在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中,各類市場主體頂住重壓逆勢生長,表現出了較強的韌勁、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的增長勢頭。作為“國之重器”的能源央企,更是切實擔當起了“排頭兵”和“頂梁柱”的重任。
例如,國家能源集團發揮煤炭主體能源作用,今年上半年自產煤月均突破5000萬噸,完成18個煤礦5800萬噸產能核增;火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的17%;自產動力煤兌現率超過100%,累計向社會讓利超560億元。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全力以赴保供電、穩增長、促轉型,制定實施全力服務扎實穩住經濟的八項舉措。其中,在電力保障方面,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加大跨區跨省余缺互濟力度,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在加大電網投資方面,發揮電網基礎支撐、投資拉動和服務保障作用,到年底前再完成投資近3000億元,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釋放市場需求。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建項目總投資達到1.3萬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投資超過2.6萬億元。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持續加大油氣開發力度。今年上半年,國內上游油氣探明儲量、油氣產量均超計劃運行,其中原油產量增量為4年來最大;煉油結構持續優化,原油采購降本、產品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創效明顯。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圍繞穩供應、促發展,推出加快項目建設、穩定油氣供應、加大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等22條措施,今年以來,國內油氣產量同比增長3%以上、增量占全國總增量近一半……
在加強能源供應、保障價格穩定的同時,各能源企業積極打造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綠色價值鏈、創新鏈,迎難而上籌謀高質量發展。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上半年,我國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持續提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新增發電裝機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的占比達到83%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突破了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較快增長,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0.3%、7.8%和13.5%。持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原油、天然氣的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和4.9%。持續推進煤礦先進產能建設,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1%。特別是煤電企業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保障電力供應,到今年6月底,全國統調電廠電煤的庫存超過1.7億噸,同比增長51.7%,總體看,上半年能源供應保障有力有效。
穩經濟大盤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充分發揮能源對經濟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對于能源行業而言,需要將穩增長、保民生等緊急任務,與低碳轉型方向和趨勢進行長短結合,協同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而要做到長短結合,則應當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逐步讓傳統能源退出。因此,關鍵是處理好保存量和促增量的關系。一方面,一如既往地保存量,包括穩住煤炭開采量、保證火電應發盡發,從政策、金融、交通、倉儲等方面全方位予以支持;另一方面,盡最大可能促增量,不失時機擴大非化石能源增量,在不動搖能源安全根基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替代現有的煤炭存量。
扎實推進這一目標,就要更充分地發揮能源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另一個作用——“助推器”。
03統籌新基建與新能源,充當“助推器”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當前,保障糧食、能源的供應安全,嚴防疫情傳播,穩就業等多重目標協同推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增長動能、新投資領域,帶來了新消費需求。
再結合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的“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來看,新基建與新能源相結合是未來能源體系的建設方向。
具體而言,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這意味著,決策層對于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如何從根本上、體系上克服新能源波動性的弊端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加速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將同時有利于風光資源開發、周邊煤電項目,以及推進特高壓建設。這無疑為風光等新能源、儲能和電網建設帶來利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電網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持清潔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礎、能源安全是關鍵、能源獨立是根本、能源創新是動力、節能提效要助力,努力爭當能源革命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入2.4萬億元,大力推進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一方面,持續完善特高壓和各級電網網架,服務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支撐和促進大型電源基地集約化開發、遠距離外送;另一方面,加快建設現代智慧配電網,促進微電網和分布式能源發展,滿足各類電力設施便捷接入、即插即用。力爭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億千瓦,2030年達到3.7億千瓦,輸送電量中清潔能源電量占比達到50%以上。
為適應能源生產加速清潔化、提升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我國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動能源技術與現代信息、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要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等。
在新能源政策促進下,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也成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上揚,上半年新注冊登記量達220.9萬輛,同比增長100.26%。在持續增長的市場銷量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進一步擴大,6月底已突破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新支柱和新引擎,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轉型升級。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和現代社會的血液。如果說,優化能源保供穩價重在夯實“壓艙石”,賦能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穩住經濟基本盤,那么,統籌新基建與新能源則意在讓能源行業充當“助推器”,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布局能源樞紐,增添發展新動能。能源持續助力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正在發揮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
武漢國佰電力是一家專業的電力檢測設備廠家,密切關注電力電網相關行業的發展與動態,了解更多訪問武漢國佰電力官網:http://hygcxhw.com/。
Copyright ? 2022 武漢國佰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備2022017288號-1 XML地圖